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0日说,今后五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强化规划指导、试点示范、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体系建设,促进再制造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解振华在杭州举办的再制造国际论坛上说,发展改革委正在按照法律要求和国务院统一部署,组织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节能环保产业规划》。这些规划均把再制造产业化作为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在强化试点示范方面,解振华说,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协调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和大型轮胎翻新,鼓励新型再制造服务行业发展,着力培育再制造典型示范企业。
解振华说,近期,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第一批试点单位的验收评估,适时启动第二批再制造试点,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同时将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对合格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力度,促进旧件回收。
为强化产业集聚,解振华强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支撑,建设产业基地有助于形成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公共平台建设的产业链条。为此,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根据“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物质循环、园区管理”的要求,探索开展再制造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解振华说,为强化技术创新,我国将继续发挥核心科技机构作用,加强再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支持设立国家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关键适用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支持生产企业、研究设计单位开展有利于再制造的绿色设计,总结中国特色再制造发展的有效模式并加大推广力度。
为强化体系建设,解振华强调,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再制造重点产业化建设项目;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明确我国可再制造的产品种类和范围。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切实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加强旧机电产品进出口检验和监管。
解振华说,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对我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8000万辆,主要工程机械保有量300多万台,如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配件市场的5%,就可以实现400亿元以上的产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对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振华说。
解振华认为,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助于培育绿色消费习惯,推进生活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也有望成为推广绿色消费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近几年来,我国再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目前,我国再制造业试点企业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5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产值超过20亿元,并在探索旧件回收、再制造生产、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及监管措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五年内将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千家示范企业
新华网杭州4月20日电(记者 江国成 胡作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0日在杭州表示,今后5年,中国将实施循环经济10大工程,创建10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培育10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解振华在杭州举办的再制造国际论坛上说,“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技术支撑四个方面指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振华说,《纲要》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资源产出率目标。
据中国再制造领域领军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介绍,起源于欧美的再制造业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为特色,以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废旧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利用这些技术生产的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有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
解振华说,在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方面,《纲要》提出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改造各类产业园区等方面入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统筹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的空间布局,构筑上下链接、相互循环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产业循环式组合。
解振华说,在促进生产消费等领域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方面,《纲要》从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把生活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推行绿色采购等工作,形成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十一五”时期,中国组织开展了两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解振华说,未来5年,循环经济将从试点走向示范和全面发展。
环保行业:“十二五”开局节能环保引领市场-建设循环经济新社会
投资要点
节能环保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节能环保行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发展行业的重中之重,为七大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首。规划中这样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