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塑料瓶再利用企业之难
来源:信息中心 时间:2011-08-25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塑料瓶再利用企业之难

  细心的人们发现,过去只有“拾荒大军”才会注意到的塑料瓶,如今竟有不少“城里人”在四处寻觅。

北京海淀某社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妈介绍:“现在物价上涨很快,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增加了,而废塑料瓶涨到了1毛钱一个,可以捡来补贴家用。”她每天晚饭后就在周围的高校和居民区里捡瓶子,一天能捡四五十个。不过,她表示最近捡瓶子的人越来越多,恐怕以后“收成”要减少了。

据了解,随着废旧塑料瓶收购价格的上涨,近期沈阳、南昌、长沙、贵阳等地老百姓“收废卖废”的热情都持续高涨。体积大、质量轻的废旧塑料瓶,俨然成了“香饽饽”。

不过,废旧塑料瓶回收之后如何循环再利用,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据了解,在全国仅有一家企业能实现“瓶”到“瓶”的无限循环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创)。

与纺织业争利用

8月20日,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工业园区的盈创,见到了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学颂。

她介绍,平时回收的大部分塑料瓶,瓶底有一个数字“1”,代表它的化学成分是PET(聚对苯二甲酸* 酯)。一般的矿泉水、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瓶都用这一材质,其耐热至70℃易变形,长时间重复使用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

PET和其他塑料一样,都来自于石油的提炼加工。据中国包装联合会资料,中国每年生产300万吨塑料瓶,要消耗石油1800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油田一年的产量。

废旧塑料瓶回收后的一种用途是用于纺织业。PET也是涤纶短纤维和长丝的原料,回收的废旧塑料瓶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做成化纤,进而制成衣物。“但是,塑料瓶是食用级的PET,比涤纶的生产条件苛刻得多,回收制成化纤,品质下降,而且不能循环,所以我们叫它"降级利用"。”刘学颂说。

另一种用途则是“瓶”到“瓶”的“同级利用”。盈创拥有亚洲惟一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PET再生系统,在这里,塑料瓶被清洗,瓶身和瓶盖、贴纸分离,瓶身被粉碎熔化,最后制成PET切片,送往吹瓶工厂制成新的塑料瓶。

但盈创的回收量仅占北京市的20%到30%。“实际上,北京市的塑料瓶回收率非常高,总消费量达15万吨的塑料瓶中,有98%最终被回收了,不过主要流向了纺织业。”

她表示2010年以来,棉花价格猛升,带动化纤价格到达历史高位,以回收塑料瓶为原料的小作坊,它们的利润差不多翻了一番。为了抢到原料,小作坊们纷纷抬高收购价格,这是废旧塑料瓶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与“小粉碎”抢原料

走进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如茵的草坪,整洁的厂房,很难想象这里竟是一家处理废旧饮料瓶的企业。

4米高的“瓶包”整齐地立在远处的草地上,车间里也是一派有条不紊的景象。这家以资源再生为主营业务的“环保企业”,达到了污水、废气零排放的标准。

不过,在北京周边有另外一种被称作“小粉碎”的回收作坊,那里又是另一幅光景。在盈创公司的展厅里,看到了“小粉碎”触目惊心的生产场景开采地下水,偷接高压电,用高强度的工业碱水清洗瓶身,用工厂淘汰下来的简陋设备粉碎和熔化塑料瓶,制成质量很差的短纤维。这些作坊排出的废气和废水都是有毒的,严重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

“所以说,回收不等于环保,循环经济需要靠高新技术来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回收传统、回收率高的国家里,更需要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刘学颂介绍。

可怕的是这些作坊都是非法经营,不纳税、不缴水电费,成本非常低廉,规模较小的化纤企业很愿意采购它们的产品。它们也不会向废品收购站索要增值税发票,因此废品站也愿意卖给它们原料。

“盈创现在要把价格提高10%左右才能和"小粉碎"抢到原料,成本压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做一吨亏一吨。”刘学颂介绍,盈创正在兴建自己的资源回收中心,以后要覆盖全城,打造自己的原料渠道,目标是收到北京市30%的废旧塑料瓶,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可喜地是,北京市现在加大了对那些非法作坊的打击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作坊会彻底消失。

向政府要扶持

由于回收废旧塑料瓶的环节多、技术难,再生PET相对于原生料没有任何价格优势,这是国际上的一个共识。因此在发达国家出于低碳环保的考虑,会出台一些政策来扶持回收和再生企业。

一种通行的做法是“生产责任延伸”。例如瑞士规定,饮料经销商、生产商和进口商负责回收包装;日本政府于1997年出台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也规定饮料公司必须全额承担饮料容器的回收费用。这和“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是十分吻合的。

另外一种是强制使用再生PET。例如德国规定生产饮料的企业要使用再生塑料瓶材料,否则强制征收高额税金。像可口可乐、达能这样的跨国企业,在中国虽然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仍然主动使用10%的再生材料,是盈创的主要客户。

此外,塑料再生产业在国内外还有一点重要的不同在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人会拿废旧塑料瓶卖钱。相反,他们会将塑料瓶丢进非常详细的分类回收垃圾箱内,甚至会主动把瓶盖拧开,分开放置。因此,在发达国家,塑料瓶回收成本非常低,也很少有分拣成本,甚至有国内的PET企业从国外进口价格低廉的“瓶包”。

刘学颂还介绍,在日本街头可以看到许多类似自动售贩机的塑料瓶回收机,投入以后可以用手机拍一个二维码,到网上换取积分。而盈创在北京和上海试点投放了类似的设备,没想到设备的人为破坏非常严重,宣传活动也不得不早早结束。

一个废旧塑料瓶回收的产业链,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在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环保法治、政策扶持力度和民众认识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当回收再利用企业的日子好起来,才是一个低碳社会的根基走向稳固之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