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等六部门7月发出 《关于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强化源头治理,严查生产超薄等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的行为。青岛市发改委近日也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相关部门将在各大集贸市场通过电子展板、公告栏、横幅等形式,提示经营者和消费者有偿提供、合理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同时,岛城将探索开展“无塑市场”、“无塑超市”、“无塑街”等创建活动。相关部门将加大对集贸市场的检查,对生产超薄等不合格塑料购物袋和无许可生产食品类包装塑料购物袋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安排市场专管员每天开展市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08年,国务院推出 “限塑令”,明令要求超薄的塑料袋不准使用,三年多过去了,在走访岛城多家农贸市场时发现,超薄塑料袋仍在大范围地使用。一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岛城市场的塑料袋多来自号称 “江北塑料第一镇”的莒县刘官庄镇。据报道,刘官庄村没有一家生产企业获得许可证,而且这些塑料袋大多为“再生塑料”制成,其原料来自进口的塑料垃圾……为探明其中缘由,赶赴当地展开调查。 塑料袋厂家满街都是 刘官庄镇位于莒县的南边,206国道从该镇横穿而过。 29日下午,当根据知情者提供的线索来到刘官庄镇时,发现在206国道的路边上随处都能听见机器运行的声音,从窗户和门缝往里望,都能看到正在生产塑料袋的工人或与塑料袋生产相关的机器设于是以一名塑料袋采购人员的身份走进一家塑料袋生产作坊,“你要什么样的塑料袋,我们这里有可降解的,也有不可降解的,还有价格便宜的塑料袋,不过,这些塑料袋都是用再生塑料做的……”这家作坊的李老板热情地介绍,在这个镇上,多数村民都有自己的生产线,规模大的开办了小工厂,即使是规模最小的,家里也有一台机器、几名工人。 自己就能印“QS”标识 在李老板的带领下,走进这家生产塑料袋的作坊,作坊内有两台吹塑机,四五名工人正在将原料投入吹塑机内,片刻功夫,一个个颜色不同、样式各异的塑料袋便从吹塑机滚落出来。发现这家作坊内生产的塑料袋均带有国家认证的“QS”标识,“这些国家认证的标识能随便印在塑料袋上吗? ”面对疑问,李老板笑了,“这还不是自己说的算,想印啥就印啥,没有人管。 ”在车间里看到,许多塑料袋都印有 “某某饭庄”、“某某超市”等字样。这种塑料袋能直接装食品?见一脸茫然,李老板又笑了,他拿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介绍,这种塑料袋虽然是用再生塑料做的,但装点菜或馒头、煎饼啥的都没问题,只要不放温度在70℃以上的食品,都不会被烫破。 一吨货能差5000多元 随后来到刘官庄镇徐家庄村,发现这个村里遍布着大大小小10多家生产塑料袋的作坊。 “我们这里的塑料袋一般是按吨为单位来销售的。 ”在一家塑料袋生产作坊内,一名自称姓程的老板介绍,塑料袋按照用料的不同,其价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用再生塑料生产出的塑料袋每吨价格在1万元至1.3万元之间不等,但如果用聚乙烯原料加工出的无毒、可降解的塑料袋,每吨的价格不会低于1.5万元。 再生塑料里暗藏“玄机” 塑料袋生产者多次提到“再生塑料”,什么是“再生塑料”?在徐家庄村内的一家塑料袋生产厂家里,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塑料袋生产厂里,发现了堆砌在墙角的不同颜色的原料,有深褐色、褐色、淡黄色和纯白色。老板介绍,除了纯白色的颗粒是聚乙烯也就是生产塑料袋最好的原料之外,剩余的淡黄色、褐色、深褐色三种颜色的塑料颗粒均是“再生塑料”,四种材料质量依次递减,价格每吨分别为1.3万元、8000元、7500元、7000元。 “我们生产塑料袋一般将这几种原料掺着用。 ” “再生塑料”哪来的?四家塑料袋生产厂家老板都提到了一个词“洋垃圾”。 “再生塑料”就是将废旧塑料制品通过熔解后废物利用的塑料,杂质越多颜色越深。 “国外进口的洋垃圾大多为废旧塑料制品,经加工后变成‘再生塑料’,我们将‘再生塑料’加工成塑料袋后再销售”。 环保塑料袋是个神话 “限塑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然而,在刘官庄镇众多生产塑料袋的厂家及作坊内时发现,超薄塑料袋仍大有市场,这条禁令如同一纸空文。 在调查的四家塑料袋生产厂家里,厂家经营者提供的塑料袋大多为厚度为0.025毫米以下的,经营者介绍,这是最好卖的一款产品,因为比较薄,因此一吨的数量约在80-100万个左右,而厚度达标的塑料袋一吨仅50万个左右。在这个所谓的“江北塑料第一镇”里,鲜见造价较高的可降解塑料袋。 “青岛有我们的大客户” 这些超薄塑料袋销售到了何处?经营业户称,“客户遍及美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唯一难以打进的国家是日本,他们对塑料袋的质量要求很严。 ”这些经营者介绍,国内大江南北都在使用他们生产的塑料袋,青岛的需求量也不少,他们会将塑料袋直接销售给青岛抚顺路、南山、利津路等一些大的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零售给更多的摊贩和店主。 31日上午,来到抚顺路批发市场和利津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听说是做菜店生意,摊主很是热情地推荐了几款塑料袋:“这种5块钱80个,这种5块钱100个,装菜装馒头啥的没问题。 ”而当拿起一种带有绿色标有“可回收”符号的塑料袋时,摊主介绍,开菜店用这个就不划算了,“这个8块钱50个。 ”注意到,这种所谓的绿色“环保塑料袋”标示的制作原料也是代号为02的高密度聚乙烯,本应多被用在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等。这种塑料袋标注的生产地址正是莒县刘官庄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