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一分类就是宝。”8月31日,在平昌县坦溪镇民兴村再生资源回收点,经营废旧物资收购业务的村民赵明利介绍,这个月他在村上回收了3车分类垃圾,赚了1000多元。坦溪镇探索推行“源头分类+市场回收+生态转化”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实现了资源再生利用。 民兴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放有红蓝两色塑料桶,红色桶上标有“不可回收”,蓝色桶标有“可回收”字样。“在‘五治三化’过程中,村上建立了‘户备桶、院设池、村组配房’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源头分类收集设施体系。”村党支部书记王传银介绍,村上建联户垃圾池36个、村组垃圾房8个,购买垃圾清运手推车8台。农户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垃圾分类收集,村组保洁员对垃圾池和垃圾房中的垃圾按可回收、堆肥转化和有毒有害物封存三种方式再次分类和处理,乡镇或村组织专业队伍对剩下的少量不可利用垃圾按时(或按量)转运处理。 县供销社日杂用品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在镇上设立了专业回收站,在村上建回收点,统一回收垃圾。“从2011年3月以来,我回收垃圾共获取利润1710元,公司根据回收总量补助450元。”民兴村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点赵彬营介绍,县供销社日杂用品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对农村可利用垃圾实行价格保底回收,并根据各回收站点的回收量适度提高区域收购价格,同时按各回收点销售总额的3%让利返补。 在垃圾处理方面,民兴村利用就地、就近、生态和经济的方式转化处理不可回收的生产生活垃圾。对可燃烧垃圾在无人区集中焚烧处理;对易降解有机垃圾实行堆肥转化还田或入沼气池;对建筑类可填埋垃圾转运至乡镇垃圾填埋场实行卫生填埋;对余下的少量有毒有害垃圾实行集中收集、定点存放,无害化处理。“现在,村里村外几乎看不到垃圾的影子了,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民兴村村民杜国福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