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根棒材钢的轧制完成,标志着建厂120年、在重庆开工73年的重庆钢铁集团大渡口老厂区(以下简称“老重钢”)钢铁生产线正式全面关停。据了解,老重钢这次全面关停的主要生产厂还包括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中板厂、高线厂和型钢厂。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22日的关停仪式上,重钢集团董事长董林介绍。回顾重钢漫长的历史,既是重庆市钢铁产业的进步史,也是重钢人奋发图强的奋斗史。董林介绍,重钢创造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等我国钢铁行业的无数个第一,也塑造了全国劳模黄荣昌、周亚平等众多的时代英模。 22日9点55分,随着董林的一声令下,按照流程,车间工人、部门经理、总经理逐层汇报,最后一根棒材经过加热炉,缓缓穿过粗轧线、中轧线、精轧线,最后传送到了冷床,温度也从1100多摄氏度的高温降到了200多摄氏度。整个过程不过四十秒,却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流水线旁拉起了警戒线,在警戒线外,无数双手按动着快门,记录下这一值得永久缅怀和激动的时刻。警戒线外,老工人周德淑拉了拉胸口挂着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绶带,一脸庄重。 “关停后老厂区的型钢轧机厂将建成工业遗产,既记录历史,也展望未来。”重钢生产技术厂长罗军介绍。 据罗军介绍,老厂区将由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进行升级改造,把老重钢工业遗产和滨江岸线资源和优良水港资源一起,将其变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滨江休闲娱乐区、港口旅游服务区、文化创意拓展区、工业文化博览区等。 关停后的老厂区也并非成为一座空城,这里还将留下161名员工,对老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如果还能利用,设备将运送至长寿新区,继续发挥它们的使命。对于不能使用的设备,将进行统一编号,然后申请国有资产报废。 罗军介绍,老区运行了多年,难免有废旧钢铁、废旧设备等遗落,工人们从23日开始将着手进行清理,争取废物利用最大化。 钢块颜色由明变暗 厂长心里有点发酸 罗军 重钢生产技术厂长 在重钢工作了17年的罗军,钢材的生产过程早已看过无数遍,但22日看到最后一根钢材缓缓下线,通红的钢块颜色由明变暗,他心里突然感到有点发酸。 “多多少少有些伤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到成长为生产技术厂长,罗军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他一样,很多在这里工作多年的同事对这里充满了感情,舍不得离开这里。“有部分员工对去新厂区上班还有些恐慌,怕不能适应更先进的生产线,怕离家太远……对于这些,我们只能让他们逐渐适应。”罗军介绍,在工人去新厂区上班前,除了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外,还要进行多轮心理培训,让他们树立起对新环境的信心。 踏上厂区楼梯 老劳模双脚都在颤抖 魏永忠 工作40年 劳模 为了参加关停仪式,来看看生产线的最后一眼,22日,78岁的退休老工人魏永忠特意戴上了珍藏27年的“四川省劳动模范”绶带。 “我从19岁就开始在重钢工作,那时候厂子周围还是农田,现在厂子发展了,周围环境也发展了,到处是高楼林立,所以要环保搬迁。这个我理解!”魏永忠介绍,前天晚上他一宿没睡好,早上踏上厂区的楼梯,双脚都在颤抖,心里非常激动。对于环保搬迁,魏永忠了解得不多,但很理解,他觉得“以后会越来越好”。“以前一块大钢板要几百人搬,那个累哟……”现在搬运全部机械化,监测温度从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据说新厂区还要先进,他感到很欣慰。 新厂用液晶显示器 工作环境更好了 牟俊 重钢棒材厂监测工人 20岁出头的年轻工人牟俊对老厂区的感情和老工人有些不一样。“我还是期待早点到新厂区上班。”他笑着介绍,自己曾多次前往长寿新厂区,对那里的一切很向往。“新厂区的工作环境会更好。”牟俊介绍,自己目前做的是棒材加工的监测工作,需要长期坐在电脑边,时刻监控棒材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而老厂区这里冬冷夏热,设备老旧,噪音很大。“我们去新区后要换液晶显示器。”牟俊指了指面前的纯平显示器介绍,“我们必须一直盯着屏幕,对眼睛伤害很大,液晶显示器就好多了。”牟俊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