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收废品的,收到几箱全新的练习簿,学生娃儿完全可以拿去写作业,当废纸卖了,真是太可惜了。28日下午,我们在沙区青木关镇一条老街找到了刘先生。他叫刘德远,今年42岁,是璧山县大路镇村民,一年前来到沙区青木关镇做废品收购生意。 全新的练习簿堆在废品店 刘德远把我们带进了一栋老式居民房的一楼,打开电灯,老刘指着墙边5只纸箱介绍,“就是那些本本!你们看嘛,全是崭新的,完全可以写字!” 我们打开一个纸箱,里面有24包用牛皮纸包装的小包,打开小包的牛皮纸,练习簿一下露了出来。我们看到,这些“本本”名为“24开30页儿童天地练习簿”,有1995年印制的,也有1997年印制的。这些练习簿的封面还挺漂亮,有红色的,绿色的,还有蓝色的,图案都是些卡通画,有猴子、小白免等。刘德远介绍,一共6箱,总计有2000余册。 花250元当废品收来的 刘德远介绍,这些练习簿是他几天前从一个年轻人手里收的。“当时那个年轻人介绍,他们单位转产了,有些过期印刷品要处理,问我要不要。”刘德远以为是广告宣传册之类的,便答应了,然后与对方谈妥,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当废纸收购。当天下午,那个年轻人便把这6件“废纸”送到了青木关刘德远的废品店。 前天,刘德远打开了其中一件,发现全是崭新的练习册。 “我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后来才晓得,还是要多读点书!”刘德远介绍,因为自己从小没有读多少书,心中一直很敬畏读书的人,他也一直努力挣钱,想把两个女儿送上大学。“大的现在上高中了,小的还在学前班。” 刘德远算了笔账,他当时买这些“废纸”花了250多块钱,如果当废纸卖出去,每公斤可以赚2角钱,一共可以赚三四十元钱。 “与其把它当废纸卖了,还不如送给那些学生娃儿,也好让他们写字,学习文化。”刘德远把想法跟妻子商量,妻子听后,也很赞同。 老刘免费派送,有的孩子嫌“土” 刘德远介绍,27号下午,他看到学生们放学,便拆开一箱练习簿,向从他门前经过的学生派送。一些低年级学生领了一些,但一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学生,嫌本子“太老土了”,不要。 28日下午,老刘正和我们聊着,门外又传来学生的说话声,他抱起一包练习簿,继续到门前派发。“这是新的本本,不要钱,你们拿去写字嘛!” 不过,学生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他,后来,他追上几个带着小孙儿放学的婆婆,说明原委,婆婆们都介绍,老刘的做法很对,练习簿虽然小,但可以帮助学生。青木关小学二年级学生罗健听说后,也向老刘要了两本,他介绍,可以拿回家去当作业本,他还向老刘说了一声,“谢谢爷爷!” 对于剩下的那些练习簿,老刘介绍,他肯定不会当废纸卖,会送给那些有需要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