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与安县县城隔河相望的柏杨村,整洁的道路就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村道两边和房前屋后,标示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随处可见,宣传栏里也张贴着有关再生资源回收知识的漫画。 作为安县首批农村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试点村,柏杨村采取“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等问题,还给农民增加了一些收入,实现了一举两得。 在一个分类垃圾箱旁,碰到了正准备扔垃圾的村民马大娘。面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箱,马大娘毫不犹豫地将装着水果皮、菜渣的垃圾袋扔进了“不可回收”垃圾箱。“这个垃圾回收才开始觉得有点麻烦,我又不认识字,后来我就看垃圾箱上面标明的图案,慢慢就养成了垃圾分类装的习惯。”马大娘介绍。 5分钟后,跟随马大娘来到了村里的可再生资源回收站。马大娘将装着塑料瓶子、纸箱、酒瓶的垃圾袋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娴熟地称重付钱,然后将垃圾袋里的东西分类分别放在各自区域。谈到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同样在这里“卖垃圾”的村民李林颇有感触,“生活垃圾分类,既能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还能多些收入,一举两得很不错。” 纸板1.2元/公斤、废铁2元/公斤、废塑料1.6元/公斤……看到,柏杨村可再生资源回收站门口墙上,挂着一个醒目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发布栏”,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共有10多种,玻璃瓶、塑料、薄膜、废铁等都统一“明码标价”。回收站里酒瓶、纸箱、金属等可回收资源都分门别类地摆放得很规整,柏杨村回收站把这些可再生资源回收后,将统一交到安县日杂回收公司。 村民除了把“可回收”垃圾送来卖给回收站外,还可以直接卖给由保洁员充当的“收购员”。“以前卖废品很麻烦,收废品的摊贩流动性大。”村民马世国介绍,“自从村里建起再生资源回收站,就可以在家门口卖给保洁员,很方便。”据了解,柏杨村建起可再生资源回收站后,配备了专门的保洁员。保洁员同时也是可利用垃圾的“收购员”,他们将联户定点倾倒的垃圾转运到就近的分类减量池中进行二次分类,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堆肥处理等方式进行变卖、转运、堆肥处理。“为了提高积极性,他们可从垃圾回收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为了将再生资源回收这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办好,柏杨村还印发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彩色宣传画,指导村民分类处理垃圾。“烂水果等有机垃圾倒入沼气池、建筑垃圾就近处理、回收垃圾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垃圾池。”村民罗大姐将生活垃圾初分类流程说得清清楚楚。 了解到,全市通过整合资源,目前已培育发展再生资源经营企业8个、回收网点220个,收购报废汽车600余辆、可利用垃圾10801吨,实现废旧物资购进3786万元,培训农村保洁员和废旧物资收购人员863人次,大大改善了农村和社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