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07-06 16:33:27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共赢的具体举措。目前,陕西省共有16个县(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9个县(区)获评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县(区)获评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地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倡导生态文化,为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

随着创建区域逐步扩大、地区逐步增多,创建工作已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有力抓手和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今日,我们刊登安康市汉阴县,商洛市丹凤县、洛南县委书记的文章,看一看各地以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筑牢绿水青山生态基础,发展壮大生态经济,持续释放绿水青山生态红利的做法和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原则,突出生态产业化、经济绿色化、生活品质化,创新探索符合县情实际的生态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荣誉称号。

学深悟透,准确把握思想内涵

一是精心推进。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列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马炉党性教育基地、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和各级党委(党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选内容,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2次,培训26场(次),涉及党员领导干部4000余人(次),做到学习全覆盖。

二是融合学习。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创新学习载体、灵活方式方法,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实质和核心要求,让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产生共鸣,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丹凤宣传》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电视专栏、网络APP等平台,全面持续深入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学习宣传浓厚氛围,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立足实际,持续筑牢生态屏障

一是抓好治山兴林。从严执行“三长制”(河长制、网格长制、路长制),压紧夯实包镇县级领导、县直行业部门、镇(街道)属地管理、村(社区)干部、护林员“五级责任”,深入开展秦岭“五乱”、尾矿库等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尧柏东大山和皇台、辰州等矿山生态修复,扎实做好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名木保护、松线虫病防治等工作,共设立防火宣传检查站150个,组建义务扑火队165支,完成营造林绿化7万亩,清理林下可燃物2.6万亩,办理滥伐林木案件22起、检疫案件6起。

二是抓严水域环境。紧盯丹江、武关河、银花河、老君河、资峪河“一江四河”,以河流“清四乱”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规范河道采砂等工作,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质监管措施,确保丹江丹凤下、竹林关雷家洞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累计出动机械240台(次)、执法人员115人(次),开展联合执法23次,清理河道障碍物67处,排查整改问题39个,查处水事违法案件8起,新建生态护岸工程4.5公里。

三是抓实耕地保护。严格落实“两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健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机制,采取联合执法检查、奖补政策落实、撂荒地摸排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办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农业结构等现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先后明确县镇村三级“田长”1506名,划定耕地保护面积13.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96万亩,复耕撂荒地15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79万亩,排查整治耕地后备资源60个地块378.2亩,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贯通运用,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健全发展体系。以争创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为契机,印发《丹凤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丹凤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年)》等系列文件,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深度挖掘丹凤葡萄酒、中药康养、文化旅游等生态产品价值。加强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华能农光互补、再生资源废品收购集散中心、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等环保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绿色循环发展格局。

二是促进转型升级。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实际,以丹凤县食用菌产业园、良种天麻产业园、新雨丹中药科技产业园、金山康养产业园等为链主企业,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推动绿色产业从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形成“产、学、研、文、旅、食”等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为建设“中国康养名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三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争当“环保卫士”“森林卫士”“江河卫士”等系列活动,在“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六五环境日前夕,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讲、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增强全民节约低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不断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