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忙“三夏”,年年景不同。连日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平明、驼峰等乡镇的田间地头,搂草机、打捆机、搬运车等多台农业机械齐上阵,将收割后的小麦秸秆打捆离田。这不仅是今年东海县“三夏”生产中一道新的风景线,更是东海县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秸秆离田行动
在房山镇寇荡村,各种秸秆离田机械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不一会儿,原本凌乱的秸秆被搂草机集中到一排,随后在打捆机里自动旋转、压缩、捆绑,“吐出”一捆捆均匀的圆柱形、方形草捆,整整齐齐等待装车。
“以前小麦秸秆都是被我们自己拉回家,现在镇政府组织经纪人和专业团队帮助大家秸秆离田,给我们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平均每亩地节约成本100元左右。”房山镇寇荡村种植大户寇伟开心地介绍道。
据了解,房山镇建有寇荡村、邱庄村两个秸秆堆场,可以充分满足邱庄、大穆、贺庄、陶灯等25个村的秸秆收集堆放。下一步,这些秸秆将会销往内蒙古、青海、河南、安徽等地,用于畜牧养殖饲料。
“今年,房山镇积极联系秸秆离田经纪人,组织各类离田机械200余辆,对镇内两条主要河流蔷薇河、淮沭新河沿线的近7万亩秸秆实施全量离田。”房山镇镇长花冠说。
秸秆离田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质地、保障粮食安全,还能破解秸秆禁烧难题、助力生态环境建设。东海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118万亩。每当“三夏”大忙时节,小麦秸秆处理一直都是东海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薄弱环节、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东海县切实将秸秆离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形式、多层次、多举措推进秸秆离田工作,不断推动秸秆离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变废为宝
着力撬动绿色经济发展
在做好秸秆离田的基础上,东海县坚持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提升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找准切入点、突破点、发力点,推动秸秆更科学、更高效和更有价值的利用。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专门报道了东海县秸秆回收先进经验。据悉,东海县约有100多人从事秸秆收储经纪人行业,今年的行情好于往年,农机手已经不够用了。当前23台机器一天满负荷工作收储的秸秆有1200多吨,整个夏季的收储量在1.8万吨左右。
东海县秸秆收储经纪人臧传华算了一笔账,当前秸秆的售价每吨至少380元,当地一季小麦、一季水稻,靠着秸秆回收和销售,他一年下来去除各种支出成本,还能净赚三四十万元。
与此同时,东海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从去年的170万元增加到了今年的700万元,这意味着像臧传华这样从事秸秆收储的企业和个人今年还将享受到更大的补贴力度。
“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贴秸秆收储工作。对于从事秸秆收储的企业、个人,如购买设备将按照设备费用的50%进行补助。”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中心主任沈军说道。
今后,东海县将聚焦聚力乡村振兴,抓牢抓实农业农村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