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集中攻坚 逐一现场踏勘 注重统筹联动 孝感年底前44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09-12 15:52:17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自2022年湖北省孝感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以来,孝感市委、市政府将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治理,一批黑臭水体实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沿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探索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孝感模式”。

行动加码及时解决堵点难点

聚焦黑臭水体,孝感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生态环境、水利湖泊、农业农村等10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民生“双保”“五化”管理和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核。同时,出台试点方案,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市每半年召开现场推进会,确保整体推进。

治理目标升级。瞄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打造一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示范项目,形成黑臭水体治理示范经验。

整治行动加码。全市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建设攻坚行动,集中攻坚解决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加强水环境治理和管理。

实行专家、总工负责制。汇聚市政、水利、生态环保等7类专业技术人员55名,对全市黑臭水体逐一现场踏勘,全面搜集资料,多方征求属地政府、实施单位、相关部门及沿线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高标准、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确保治理有技术支撑及群众基础。

一场全域治水、全面治水、全民治水的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

昔日“龙须沟”变身“打卡地”

走进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卫东村,穿村而过的卫东渠静静流淌,岸边竹林青翠,格桑花盛开,乡村美如画。

然而,在去年,卫东渠还是一条仅有3米宽的臭水沟。作为卫东村的主水网,卫东渠长1.3公里,连接澴河,连通村里8条支水网,由于长时间淤积和管护不善,造成渠道淤塞、渠水污染。

如何治理卫东渠?工作专班充分汇集群众智慧,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专班围绕项目规划、治理内容向群众开展宣讲,通过面对面谈心,收集了群众意见建议及微心愿310余条,其中“希望建设亲水平台、延伸扩宽人行步道”等内容,被专班及时采纳。

为推动共建共管,专班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旱厕,普通村民投工投劳,实现项目实施齐力共建。

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孝南区分局携手卫东村组建生态共建服务队,共建管护队伍,在房前屋后就近划定管理区域,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推行积分制,提升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管护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美丽环境长效共管。

村庄颜值提升了,环境变好了,如今成为村民的“打卡地”,外出的村民纷纷回乡创业。

统筹联动确保水体长治久清

打好攻坚战,离不开协同联动。为统筹左右岸、上下游治理,孝感市采取市级统筹设计、县(市、区)具体实施、部门协同推进的方式,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跨县(市、区)、跨村湾、跨部门治污,统筹种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兼顾农业水利灌溉、流域治理需求,破解系统化治理难题。

孝感市建立农村黑臭水体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对试点项目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实行全过程监管和终身负责制。完善定期监测、河湖长巡查养护、执法监管常态化机制,确保水体长治久清。

探索建立“1+7大联合体”组织实施模式。制定《孝感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组织实施方案》,按照市级统筹总负责、地方实施负总责的总体思路,构建市级国企抓统筹实施、属地政府抓保障落实、联合体成员单位抓具体实施、职能部门抓督办监管的实施机制。

孝感市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全面落实“一长两员”制度,按照无污水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的目标,分类制定管理方案。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垃圾倾倒、非法占用河道岸线等行为,定期开展巡查保洁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广泛宣传,提升社会各界管护热情。

同时,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同流域治理、乡镇污水管网延伸、美丽乡村建设、小微水体治理等工作贯通融合,整合政策、资金、项目,做到目标一致、集中发力、一体推进,推动农村水体治理布局从“各自为政”向“系统推进”转变,治理范围从“量小分散”向“全域覆盖”转变。

截至目前,孝感市黑臭水体项目整体开工率达100%,今年年底前44条农村黑臭水体可全部完成治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