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以建设美丽衢江、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为目标,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突出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五废共治”,全方位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近日,浙江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 2022 年度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通过名单,衢江区名列其中,达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三星级标准并荣获“清源杯”。
全面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以“三线一单”为抓手,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固废产生量大、处置难的项目上马,完成两个项目的能源技术评价批复,项目单耗均低于0.52吨标煤/万元,符合省定标准。二是全面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清洁生产改造。2022年完成5家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三是持续推动建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目前,衢江区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3.35%。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提质扩面,完成配方肥推广35万亩,推广配方肥和按方施肥量1.53万吨,测土配方采集检测687个土样。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度增长率为负增长。五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邮政快递网点已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企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92%,快递循环中转袋使用比例达97%。
提升固废分类收运能力,构建收运体系“一张网”
一是推动小微产废单位危废收运平台提质扩面。81家小微危废产生企业(包含20家汽修)的危废全部统一收运。全区产生医疗废物的机构共294家,医疗废物均统一收运。二是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的治理模式,持续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三次四分法”,全区新增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收运“三网融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86%,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达100%,农膜回收率达99.47%,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1.64%。
建设固废利用处置设施,不断提升资源化水平
工业固废方面,严格控制产生危险废物量大且需填埋处置的工业建设项目上马,2022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45%,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4.55%。持续推进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6.29%。推进农业固废循环利用,加强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市、区)成果经验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22%。城镇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86%,医疗机构产生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率达100%。
提升固废智慧信息监管水平,推动联合监管数智化
推动智能平台应用贯通,完成3家企业“浙固码”安装任务。全面实现工业固废申报、台账等信息化管理。引导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建立企业内部数字化高效管理体系。医疗废物智能化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两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3家区级医院、4家民营医院及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均接入全省系统。
全方位营造创建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
一是持续深化“无废细胞”建设,已完成48个“无废细胞”创建。二是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开展“无废城市”主题宣传活动,发送宣传短信20万条,发放宣传海报及宣传册2000余份。三是创新垃圾分类培训模式。探索“景区、社区、学区”三区一体源头垃圾分类宣教模式,以“跟着大巴去旅行”的形式,按计划、分批次将全域村民带到相关景区开展“垃圾分类一日学”活动。通过参观垃圾分类宣教馆、开设民间大讲堂等通俗易懂的互动培训,让村民“玩中学”,增强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