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重点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方面,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和乡村生态振兴。
一是推进化肥农药“两减量”。2015年—2022年,宿州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8年实现零增长,截至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40%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全市共拥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4个、统防统治百强县两个;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24个;成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64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6.13%,主要粮食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9%。
二是深化秸秆畜禽粪污“两利用”。目前,宿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26%,比“十三五”初期的88%提高9.26个百分点。同时,共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19个,培育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千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规模企业301家,500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规模企业614家,建设现代环保产业园区两个。在2018年—2022年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考核中,宿州市4次获得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优秀等次。目前,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94.4%,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到100%。
三是抓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两回收”。2019年—2022年,宿州市累计推广可降解生态地膜95.88万亩。现全市已建立农膜残留监测点位18个,建立农膜回收站44个、农膜回收点355个,农膜回收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90.44%,在2022年度农业农村专项工作绩效管理单项评价考核中,宿州市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4.31%,全面完成省级下达的75%以上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