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小积分”激发“无废乡村”建设动力 重庆保坪村以“积分制”推动村民自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10-31 15:29:04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70分相当于7元钱,可在‘积分超市’里买些家常作料。”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的村民周锡敏用平时“做好事”换来的“公益积分”,在“海棠花开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资。

从2018年起,保坪村全面推广村民自治“积分”制度,以积分的方式向全村村民提供帮扶金、助学金、自治金等多类惠民资金。因为积分管理,村规村约有了量化标准,村民日常行为更加规范,激发了其自主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助力“无废乡村”建设。

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取代“普惠式”

保坪村地理位置独特,乡村风貌、习俗保存完好,近年来更是因为花椒产业而逐年兴旺。但乡村的基层治理也面临新挑战。

“以前德高望重的老村干部引领村民自治,有号召力。现在是大量的年轻干部来到基层,挑起大梁。他们年纪轻、人面疏。”保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代小月告诉记者。与此同时,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和生态化,倡导垃圾不落地、秸秆不焚烧、农膜回收等新风尚。只有让每个队组、每位村民知晓并参与其中,才不会让乡村环境治理变成摆设。

种种需求表明,保坪村迫切需要一套更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于是,村委会想到了村里的惠民资金。保坪村的惠民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民日常缴纳的清洁费、企业的赞助金以及政府补贴等,以前通过普惠式、粗放化的方式发放。久而久之,少数村民将补贴视作理所应当,激励效应不明显。

“村子是一个集体。乡村治理的责任需要全体村民村干部共同参与,谁都不能‘袖手旁观’。”代小月告诉记者,他们顺势推出了“积分制”。

违约则减、行善则加,积分制度点燃村民自治热情

“以前福利直接发,现在村民要享受福利必须配合管理、尽到相应义务,比如,主动参与马路清洁,回收废旧衣物、塑料瓶等。村干部每日在村域内巡逻,一旦发现村民有违规行为,不仅会口头教育,还会基于相应的标准在积分中减扣。”代小月说,积分减扣制度和村规村约配合执行,与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等事项关联,违约则减,行善则加,积分可在“海棠花开积分超市”内抵扣现金使用。

清晰明了的积分管理规定让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有了热情和方向。保坪村村委会的公告栏还设置了“红黑榜”,每个月公告村民的违规行为及好人好事。村里的大喇叭还会定时公布评选出“最美清洁户”“最美大院”“最美志愿者”等。

“每位村民都会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免‘丢面子’。”保坪村村民文娅告诉记者。

为“无废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积分制”还带动了村民回收废弃农药包的热情。保坪村推行废旧农膜分类回收处理,在村委会电商服务店设立固定废弃农膜回收点,将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地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目前,村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不仅如此,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模式。保坪村还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2990户,同时加速农村旧房提升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几年下来,“积分制”给村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宅前屋后环境整洁,河流清澈见底,菜圃田地规整有序,一派欣欣向荣的好气象。“现在村民的配合意识、自治意识提升了很多。”代小月告诉记者,“小积分”激发了村民自治的热情,也为“无废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乡村治理的良性循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