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紫金矿业集团作为西藏自治区政府重点招商和福建省政府援藏的重点企业,通过全资子公司紫金实业重组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龙铜业),主导并持有巨龙铜业50.1%股权。
自成立以来,巨龙铜业牢固树立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立足行业新发展阶段、融入矿业新发展格局,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为拉萨“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巨龙铜业力量。
科技赋能,绿色高效开发矿山
巨龙铜业牢牢把握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机遇,累计投入科研经费约3亿元,结合采选规模大、设备大型化的特点,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信息技术,与矿山生产过程深度融合,不断探索适合高原的智能矿山建设模式,并于2022年入选自然资源部智能矿山建设规范标准示范单位。
巨龙铜业实施采矿无人驾驶、卡车智能调度、采选生产流程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无人巡检、智能监控定位、物联网及信息数据中心等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建成矿山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控制体系,深入研究高原无人驾驶系统,加快推进天眼系统、无人地磅、智能仓储等项目,以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浮选金属回收率,并通过伴生金属富集、回收等方式,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确保伴生金属“吃干榨尽”。
巨龙铜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行业关键技术,加快前沿技术应用,积极建设“数智赋能型”企业,为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时代现代化中国铜工业新高地的企业愿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赋能,降低采矿损失率、提升矿产资源回收效率,力争打造“绿色智慧矿山”。
因地制宜,“双碳”目标下的矿山新答卷
自设计之初,巨龙铜业积极履行作为大型矿山企业的“低碳矿山”建设责任,充分考虑高原地区太阳能充足、矿山海拔落差大、巨龙铜矿处理规模大等特点,针对性制定节能减排措施,从大型设备选型、新能源矿车的启用、太阳能设施的建设到日常生产用水节水等方面全方位落实“双碳”目标。
巨龙铜业采选设备均实现大型化,据分析,45m3电铲、200吨级矿车及大型半自磨、球磨机等大型设备的使用,其总能耗相较于常规设备可降低约20%。
巨龙铜业根据矿山落差大和矿石运输量大的特点,应用长下山皮带电能回馈系统,将矿石下山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并反馈给矿山内部电网。同时,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其中,长输皮带下行每小时最大发电量可达6000kW·h,长达5.8km主运输胶带运行过程中无需外部供电,且每月额外产生约250万kW·h电量并入公司电网,相当于巨龙矿区露采用电量的83.0%;选矿厂二分厂厂房上方建设有一套1.5MW光伏发电系统,平均每月供电量约175MW·h,相当于选厂用电量的2.5%,两套发电系统每年可发电约2600万kW·h,相当于减排约2300tCO2。此外,巨龙铜业引进超40部纯电动矿用运输车,通过充分利用新能源设备进行减排。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巨龙铜业全面梳理排查用水点位、用水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将车间地面冲洗水、浮选桶冲矿水等改造为回水。同时,通过循环冷却水改造,节约用水量约达3万-4万m3/d。同时,通过设置厂前回水、尾矿回水设施,选矿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实现了废水100%循环利用。并且全面开展矿区清污分流系统建设,通过将选厂上游水合理引流作为生产新水使用,进一步降低拉萨河取水能耗。据统计,通过提升矿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新水取用,每年可实现CO2减排3300t以上。
边开发边治理,花海绽放世界屋脊
巨龙铜业积极响应国家生态保护和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坚持“开发一片、稳定一片、治理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开展生态修复,针对不同海拔、不同气温、不同土壤,针对性地制定生态修复方案,靶向施策,逐一破题,使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赋予高原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新局面。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约4.5亿元,通过栽植乔(灌)木、草籽撒播、客土喷播、纤维喷播、植被移植、植生袋及植生毯等多种技术措施,完成恢复治理面积约600万m2,移植、栽种各类乔灌木约70万株,基本形成海拔5000m以下区域“连片成面”、5000m以上区域“串珠成链”的绿化格局,总结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特色的高原生态修复经验、模式和成效,有效保障了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赋予了高原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
为全面加快提升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巨龙铜业提前谋划,提出10年生态修复规划愿景,并邀请国内甲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设计和评审工作,计划未来10年投入资金约10亿元,用于矿区生态修复提升和巩固,全力打造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标杆企业。
由于矿区高寒、高旱、高海拔的“三高”特点,项目地土质贫瘠,客土来源少,生态修复技术单一,植被生长周期短,可选择性不多,效果呈现慢,养护难度大、成本高。为有效巩固现有生态修复成效,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海拔生态修复技术,攻克高海拔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和难题,巨龙铜业正在深入开展高原生态修复系列研究,与关联公司和机构联合成立“西藏自治区战略性矿产绿色勘查与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同时,联合科研单位立项拉萨市科技厅《巨龙铜矿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因地制宜开展土壤重构与改良技术研究、植被筛选等研究,并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承担了《高寒及生态脆弱区大型矿山绿色开采技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攻关项目,全面探索高原地区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方法,实地开展生态修复基础研究,为高原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巨龙经验”。
截至今年11月,巨龙铜业已同步推进《土工格室挡墙生态修复技术》《细胞墙生态修复技术》《高原仿生草垫生态修复技术》《SENS柔性生态护坡技术》《微生物菌剂在高原植被恢复方面的应用》《矿区土著植物的人工繁育》《尾砂在生态恢复基质改良中应用》等7项技术研究,同步推进《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申报、申请专利10项,已获授权两项,发表科技论文1篇。
分级分类管理,抓细废弃物管理
巨龙铜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部分固体废物,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规范建设有排土场、尾矿库、危险废物暂存间等设施。同时,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指导精细开采、精准选矿,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源头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为当地创建无废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实行循环利用的原则,采矿废石优先用于矿山道路修筑,排土场筑坝以及支援当地村民用于房屋、围栏、道路等维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采矿废石综合利用率,在巨龙铜矿二期项目设计时,拟采用中线法废石筑坝工艺,设计利用露天采场剥离废石6000万m3以上,作为二期项目尾矿库坝体砌筑材料,使巨龙矿区采矿废石综合利用率提升至20%以上。
在尾矿利用方面,巨龙铜业甲玛沟尾矿库采用中线法尾砂筑坝方式,并随着项目生产分期筑坝,根据项目设计,筑坝粗砂量达到了选矿厂年总尾矿量的54%,避免了大规模采石筑坝带来的新增扰动面积,且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浮选尾矿的综合利用。同时,巨龙铜业通过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攻关项目子课题契机,正联合相关科研单位积极探索尾矿改良实验,研究浮选尾矿作为矿山企业生态修复基材的可行性,在充分利用尾矿的同时,缓解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客土来源不足的难题。
未来,巨龙铜业将持续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矿山、安全矿山、团结矿山、法治矿山、智能矿山、富民矿山”的目标,努力为地区“无废城市”创建、本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助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