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两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9家、国家绿色工厂19家、省级绿色工厂40家,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达3940亿元……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生态环境局从责任体系、收回短板、产业链条三个维度发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吉安样板”,建设吉安“无废城市”。
强化责任体系,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上升为全市战略,纳入“十大攻坚战”重点改革突破专项行动,重点破解跨区域协同处置、低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等12项体制机制障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首次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危废安全处置率等5项核心指标纳入“十大攻坚战”考核范围,推动责任落实。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清废行动2025”专项执法36次,查处非法倾倒案件23起,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高压态势。制度建设体系健全,在全省率先出台《吉安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建立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等配套政策,构建起“1+N”政策体系。智慧监管能力提升,“吉安智慧环保”平台已归集346家重点产废企业数据,危险废物在线申报率、转移联单规范率均达100%。
补齐回收短板,健全资源回收网络。建筑垃圾治理瓶颈突破,构建起“12家专业单位+6个资源化中心”处置网络,年处理能力406达万吨,资源化利用率由50.9%提升至74.32%。“i吉收”智能回收系统纵深拓展,年均回收废旧物资26.2万吨,低值可回收物占比稳步提升,达35%。厨余垃圾精细化管理,建成光大环保餐厨处理项目,日均处理能力150吨,资源化利用率较2022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35.5%。农业废弃物收储体系完善,建立“秸秆换有机肥”模式,建成146个秸秆收贮中心和53个村级收储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危险废物“五全”监管体系形成,小微企业收集转运试点覆盖346家产废单位,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达100%,“点对点”定向利用模式推动危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4%,期末库存量较2023年减少1.1万吨。
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固废利用产业。创建“尾矿高值化—建材产业化—园区生态化”模式,永丰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研发的透水建材抗压强度超国标1.5倍,年处理尾矿200万吨,碳酸钙尾矿利用率达92%,带动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3%。构建“电子材料—元器件—产品—废料再生”电子信息产业闭环产业链,江西景旺电子、红板科技含铜废液厂内高效利用。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100%。形成“源头减量—分类收运—资源利用—规范处置”全产业链,青原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中心年产有机肥12万吨,服务20个生态养殖场,全市再生资源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绿色金融产品丰富,“环保贷”“碳减排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余额达852.36亿元,重点支持永丰大宗固废基地等27个资源化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