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服务 > 推广普及
我国大量资金投入绿色产业领域 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08-17 10:30:22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2003年—2019年,我国ESG公募基金成立数量还只是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以及ESG理念的深入发展,2020年和2021年,ESG公募基金在我国迎来井喷式增长。2021年,新成立的ESG基金达到125只,创历史新高;2022年末,我国存续的ESG公募基金数量为158只,规模已达1483.8亿元。”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施懿宸向记者介绍了ESG金融产品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不光是ESG公募基金,其他金融产品也在积极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其中,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的余额分别为9.82万亿元、5.68万亿元和3.08万亿元。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万亿元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2022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9838.99 亿元,发行数量为568只。碳中和债方面,2022年,我国境内碳中和债券新增发行规模为2122.56亿元,占中国境内普通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的32.14%,发行数量为132只。

从金融产品的种类及涉及的金额可以看出,我国在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向金融机构、减碳领域提供各类低成本贷款的专项基金。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高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有绿色金融对企业的鼓励和引导,也有从投资端入手,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绿色发展的推动,促使资金流向气候和碳管理水平更高的企业,进而倒逼企业绿色转型。

2022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对融资方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监测、防控等,关注融资方及其主要承包商、供应商因公司治理缺陷和管理不到位,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引发的风险。

招商基金发展规划部负责人吴桐告诉本报记者,招商银行于2022年发布了《招商银行绿色发展的整体规划》,招商基金在落实规划时,加强了对企业ESG投资的关注,尤其是对环境领域的关注。

“我们在积极发行绿色金融产品,目前,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到动力电池,包括沪深300、ESG等方面都有布局。在ESG研究评级过程中,我们不断去扩充环境相关的评价维度。”吴桐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