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区是乐山市首批全省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县之一,日前在该区时,充分感受到垃圾回收利用给群众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市供销部门表示,将用3年时间,在全市构建起“村有回收点、乡有回收站、县有分拣中心、市有集散中心和加工处理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让农村80%以上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利用。 8月31日,在沙湾区嘉农镇再生资源回收站,看到回收的废铁、废书、废塑料等被分类整齐码放等待装运。“这个回收站一天可收购废弃物200公斤左右,经过简单处理后,再送到沙湾区金宝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加工成半成品,就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该区供销社主任彭超介绍。 探索:初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沙湾区作为乐山市首批全省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县之一,2011年以来,按照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工作机制要求,在省、市供销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心)建设工作,初步实现了资源再生利用、垃圾变废为宝。 在沙湾镇农场村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标牌上醒目地写着“四川省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沙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沙湾镇002店”,收购员也着统一的绿色工作服分类整理垃圾。彭超介绍,为了规范管理,所有回收站(点)均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标牌、统一计量工具(均通过质监所检测)、统一回收价格、统一从业服装、统一规范文明用语。同时,建立经营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公开承诺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回收销售兼台账制度,减少恶意竞争和降低安全隐患。 在站点选择上,该区供销社以“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转运”为原则,建立再生资源收购站。“这样周围村民不仅可以把垃圾直接送到收购站,而且这些垃圾也能及时转运出去。”嘉农镇再生资源回收站老板冯昌华对此赞不绝口。 为使再生资源得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11年7月,该区供销社还参股组建了沙湾区金宝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工利用和对全区回收网点选点布局,初步形成了“公司+城乡回收站(点)+村保洁员”的联动配套产业化运作模式。 目前,该区已打造参股龙头企业1个,建分拣中心1个,建乡(镇)再生资源回收站25家,建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14家,覆盖率达到90%,基本实现了“村收集、乡镇回收、区处理”模式,确保了农村可利用废旧物资应收尽收。 规划:三年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市供销社负责人介绍,全市供销部门拟用3年时间,以市场化手段构建“村有回收点、乡有回收站、县有分拣中心、市有集散中心和加工处理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农村80%以上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利用,实现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 目前,市供销社正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培育供销合作社控股、相对控股的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再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整合网络资源,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同时,整合现有回收网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对现有回收站点进行清理、改造、规范、提升;健全村级回收网点和乡镇回收站,实现“村村有点、乡乡有站”;加强分拣中心和集散交易中心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整顿规范市场;积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搞好行业自律,定好产业规划、行业准入标准、服务规范。 按照规划,乐山市将创办一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开发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高端产业;整合网络,科学布设回收站点,在每一个行政村设1个回收点,每个乡镇建1个垃圾集中转运房,共布设固定回收点2100个、中转站200个,回收站点实行“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健全物流体系,新建9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重建一个300亩以上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