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江西吉安打造五百里赣江最美风光带 国控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05-31 17:06:49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地处赣江中游的吉安市,全市8个县区分布在赣江两岸,境内河长264公里,约占赣江全长的1/3。赣江水质的优劣好坏,吉安市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吉安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健全“三三”机制,全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倾力打造五百里赣江最美风光带。2020年,吉安全市36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国控断面水质排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28位。

“三制”织牢责任网络

5月的一个早晨,吉水县县长、赣江县级河长段恩雄来到赣江沿线开展他的巡河工作,深入检查沿江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并就水田沙场码头、古城墙保护、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等建设开展现场办公。

这是吉安市河湖长履职巡河制度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吉安市树立系统治水观念,明确落实市、县、乡、村四级行政河湖长3187人,设立民间河湖长、企业河湖长235人,共同构建“流域+区域”责任网格化体系,实现河湖长制在赣江流域全覆盖、无盲区。

同时,建立巡河督导机制,制定《市级河湖长巡河督导方案》,各级河湖长带头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做到常态巡、逐级督、现场办。2020年,吉安市、县两级河湖长巡河巡湖70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300余件。

此外,吉安市建立问题督办机制,构建“发现—督办—反馈”工作闭环。2020年共下发河湖长令19份、市级督办函35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水环境问题,全市水生态得到持续改善。

“三强”提质生态环境

“生态休闲绿岛,百里赣江明珠”。去年12月,位于赣江和禾河交汇口的吉安市中心城区神冈山公园揭开“神秘面纱”,一个“脏乱差”的水上小岛嬗变为市民休闲宝地。

据了解,吉安市按照“水岸同抓、全域共治”的要求,实施“三强”工程,推动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提质提标。

首先,强化源头治理工程,建成运营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厂,完成1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建成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投入120亿实施210个乡镇、1万个村庄的污水处理管网设施建设,全市城乡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其次,强化系统修复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域129平方公里,完成赣江沿线森林“四化”建设3.3万亩,修复废弃露天矿山7300余亩。

吉安市还强化“两山”转化,积极推进赣江流域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墨潭桃花岛、蜀口洲、庐陵文化生态园、神岗山公园等一大批生态景点,将赣江沿岸的庐陵文化生态园、白鹭洲书院、吉州窑等串珠成线,促进全市景区景点连片发展、系统整合、集成开发,塑造了一条五百里赣江最美风光带。

“三化”推动常态长效

“喂,请问是吉安县河长办吗?我发现大量漂浮物正从禾河流向赣江,请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清理。”近日,吉安市智慧河长系统技术员监测发现问题后,立即向吉安县河长办发出指令。

吉安市以“三化”建设为平台,建立河湖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推动赣江生态环境问题即时即办、立行立改,不断优化赣江生态环境,确保赣江一江清水向北流。

推动工作法治化。立法出台《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率先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动河湖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办案有效衔接。去年全市立案涉河湖生态公益诉讼案件5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6件,督促清理受污染水域200余亩。

探索治理社会化。全域推广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模式,将水面岸线垃圾纳入第三方治理范畴,对水域进行长效保洁,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

做好监管信息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入河排污口、污水处理厂实行在线监测,投入360万元开展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和“智慧河长”APP建设,有效提升河湖水质监管水平,让水污染问题无处可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