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冷空气来得特别准时,自15日开始,一股寒潮从西伯利亚深处席卷而下。这两天,南北方迎来本轮寒潮最冷早晨。此次寒潮影响范围较广。其中,京津在内的华北北部降温至0℃左右,长江中下游沿岸也降至约10℃。
近日,热衷于炒期货的期民们不仅要经历天气的寒冷,还要承受因煤炭交易市场遇冷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谓由内到外冷嗖嗖。
国家发改委整治“煤超疯”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主要的燃料和很多产品的上游原料,所以煤老板们一直是处于供应链的顶端位置的,煤炭市场多数情况下是卖方市场。
今年寒冷提前到货,在冬季,煤炭、天然气是主要的供暖燃料,温度下降,供暖提上议程,但煤炭却“坐地涨价”了。据商务部数据,9月20日至26日,煤炭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炼焦煤、动力煤、二号无烟块煤价格分别为每吨1023元、807元和1108元,分别上涨6%、3.5%和1.7%。如果按一个普通家庭整个冬季需要1.5吨煤来计算,以前一个冬天取暖费需要1500元,现在则需要3600元。煤价上涨,让内蒙古居民慨叹,“我活了50年没见过煤价涨到1000元以上。”煤价的大幅上涨,相信不少北方人今年已无力再过,“你在南方的冬天里冻手冻脚,我在北方的屋子里大汗淋漓”的奢侈取暖生活了。
但煤老板们也没能坐享暴利多久,价格一失衡,发改委的“拳头”马上就落下来了。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群众举报的——部分关于煤炭等能源资讯机构未使用真实交易价格、发布道听途说的信息和虚假价格指数,加剧了投机炒作、导致了煤炭价格完全脱离供求关系基本面的情况,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对国内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所有煤炭价格指数编制发布单位,启动价格指数行为评估和合规性审查。对煤炭价格则采取了“基准价+浮动区间”的定价调节机制。
此定价机制每年以全年交易价格均值确定为“基准价”,再以上一年“基准价”为20%的基础浮动比率为限制,通过市场制动调节,既控制住每年价格浮动,又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游行业应声而跌
国家调控组合拳一出击,煤炭期货应声而跌。动力煤、焦炭、焦煤主力合约跌停,今日,焦炭2201、焦煤2201早市时就以12%左右的降幅封死跌停板。
昨日跌幅更为“惨烈”,双焦早盘双双跌停,直至收盘未曾打开。焦煤最低价2703.5元/吨,为逾一个月低位,焦炭最低达3430元/吨。动力煤午后封死跌停板,收报1144.6元/吨,其余9个动力煤合约也封死跌停板。
煤炭期货全线飘绿,其他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受煤价下跌利空影响,一些行业成本端支撑弱化,也跟着煤炭价格一起跳水。
截至10月28日上午收盘,苯乙烯价格为8979元/吨,降幅为3.11%;聚丙烯2201价格为8569元/吨,降幅在1.7%,PTA201价格为5114元/吨,降幅为4.8%,作为可降解塑料生产原料的乙二醇降幅最大,达到了4.94%,价格在5537元/吨。
到了28日午市,市场经历了小幅震荡,在14:00~14:28分之前,万绿丛中出现了几抹红——乙二醇、聚丙烯、PTA等,到了14:28分后,再次全线飘绿。到收盘时,全线降幅都出现了窄幅回收,PTA201成为降幅最大品种,达到了3.13%的降幅,但是环比早市,仍是取得了约1.7%的收缩。
煤炭市场的降温导致成本端支撑减弱固然是重要责任,部分多头资金获利离场或也是塑料原料期货下跌的原因。比如郑商所有13份PTA合约,其中持仓量超过10万的仅5份,其中4份持仓量不足1万。
当前的包装用户整体上面临着内需订单不足,外贸订单断崖的困境,塑料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喘息机会,令塑料包装的成本优势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禁塑限塑带来的冲击,利好下游生厂商。
国家对“煤超疯”下手,利空塑料原料期货的同时却利好了终端生产商,对塑料界来说真是一个政策两种反应,有人欢喜有人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