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打通陆海统筹“最后一公里” 滨州实施入海排污口全链条管控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2-08-25 09:43: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滨州市不断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做好做细“查测溯治”四个关键环节,探索创新实施“户籍化”管理、“海陆空”联动和“梯度化”养殖等工作模式,多措并举实现入海排污“一管到底”,确保入海排污口整治取得良好效果。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和渤海沿岸,陆上是九河末梢,近海为广袤滩涂,支流沟汊交错复杂。为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滨州市采用一级无人机排查“全覆盖”、二级人工徒步摸排“测精细”、三级重点区域复核“溯精准”的方式,对全市5条入海河流“地毯式”排查,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目标,逐步明晰“污染单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的排污路径,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管理“一台账”和分布“一张图”。

为分批分类整治入海排污口,滨州市印发《滨州市入河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方案》,全面绘制整治工作“路线图”。对查出的913个入海排污口统一命名编码,排污口实施标准化建设,配建混凝土导流板和八字翼墙,便于水质样品采集和日常监督检查,排污口底部堆放石块消除水流动能,减少水流冲刷河堤或河床。竖立标志牌,向社会公开责任主体、排放标准、排水去向、监管主体和监督电话、二维码等详细信息,鼓励群众发现异常“随手拍”“及时报”,接受社会面监督,倒逼企业落实主体治污责任。

滨州市实施“陆海空”联动,着力打造立体监管网络,在畜牧水产养殖区、芦苇荡等地形复杂人工监管难度大的区域,实行无人机空中智能巡查、轻型快艇沿河巡查、海洋执法船沿海巡查和“拉网式”段长徒步勘查;在7家外排水量较大、管道输送距离较远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处安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微站和视频监控“电子眼”,接入“滨州湾长制”综合监管平合,24小时实时跟踪水质变化和排口周边环境,出现超标立即预警溯源;结合入海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站、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站,进一步提升对渤海湾入海河流、海水质量的监测能力,建立“直排点源—河流断面—近岸海域”立体监控体系,实现立体化巡查监管无盲区。

为减轻海水养殖污染,滨州市探索实行分级“梯度”绿色发展,一级海水进行鱼、虾、蟹、贝类养殖,二级海水实施卤虫养殖,三级海水提取溴、饱和卤水结晶盐等用于盐化工生产。工厂化养殖车间尾水先排入露天养殖场,进行“梯度”分配养殖,最终进入结晶池晒盐。截至目前,共有发展三级“梯度”、工厂化水产养殖企业6家,每年回收、循环再利用养殖尾水约计1870万吨,有效解决了养殖尾水对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问题,促进了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