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辽宁省大连星海广场,可以看到海鸥盘旋在星海湾上,穿梭于来往的人群之中。继续东行,可见几只“大黄鸭”游荡在与星海湾交汇的马栏河上。坐在岸边,不时有清爽的凉风拂面,听着周围市民的欢乐笑声,畅快涌上心头。
曾经被称为“臭水沟”的马栏河,如何蜕变成了现今的游玩打卡地?作为海滨城市的大连又是如何走过治水之路?一切还要从马栏河的综合整治行动讲起。
7次治理,“水又和以前一样清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被称为“母亲河”的马栏河是流经大连市内最大的河流。其发源地位于被誉为大连市城市绿肺、生态屏障的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内,流经城区西部的甘井子区和沙河口区,向南注入黄海的星海湾。
今年82岁的张大爷将马栏河的变化看在眼里。说起它的变化,张大爷难掩幸福之情,“之前这里臭得不行,几乎没人来,现在环境是真的好了,我经常来这里钓鱼,你看又来了几条鱼……”
隔着几米高的护栏,透过清澈的河水,记者看到了几条鱼在缓缓游动。
马栏河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雨季为泄洪渠道,旱季为干涸状态。
据了解,马栏河流域的排水体制是雨污合流制,“以前,在雨季,遇到中到大雨时,雨水、污水夹带着大量的垃圾和泥沙通过截流构筑物的溢流口溢流到马栏河内,这些污水、垃圾在河道内厌氧发酵后散发臭气,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沙河口区市政服务中心排水部副部长李国建告诉记者,只要东南风起,居住在马栏河沿岸的居民便会闻到阵阵臭味,夏季不敢开窗通风,冬季垃圾堆积河道,市民叫苦不迭。
为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连市多次对马栏河等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从1989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先后6次对马栏河实施污水截流、清淤、两岸绿化等较大规模的治理工程,马栏河流域水质及两岸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李国建介绍,但由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雨污合流体制、污水截流倍数小等原因,河道有时仍存在散发异味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大连市政府决定对马栏河进行第七次综合治理工程,“此次治理解决了马栏河汛期及用水高峰期污水溢流到河床污染环境、影响水质的问题,同时在上游形成新的水体景观,增大了马栏河河道景观水域面积,增强了水体置换能力及自净能力。”
“马栏河痊愈了,水又和以前一样清了。”历经7次治理改造,马栏河河道综合功能大幅提高,河水不再泛臭,成为市中心的一条景观河,一个具有科普功能、时代感和创新性的特色海绵城市展示区,深受市民喜爱。
严格考评,打造“铁桶式”管控体系
马栏河的变化,可以说是大连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开始,大连国考河流断面由“十三五”时期的7个增加至13个,且部分断面考核指标更趋严格。
“面对压力,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深入推进河流污染治理工作。”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浩表示,2021年,大连市坚持走统筹化、智慧化和精品化治水路线,制定《大连市河流水质达标综合保障工作方案》,全面打造河流水质“铁桶式”管控体系,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四个责任”,实行清单化管控,保障河流水质达标。
为让河水更清,大连市系统开展河流污染治理,“我们坚持科学研判、对症下药,逐条河流摸排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一河一策整治措施。”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邹阳介绍。
“为合理优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连撤销了两处水源保护区区划,新增14处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邹阳告诉记者,大连实施了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风险源动态管控制度和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风险防范能力日趋增强。此外,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源和七类重点污染源调查。
据了解,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等点源污染防控,大连建立了入河排污口台账,并将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对应断面、关联源等内容录入平台系统,实行边查边治、立行立改、统筹推进的规范化整治措施,做到问题查实一批、计划制定一批、规范整治一批。
为督促履行水污染防治职责,大连市建立覆盖国控河流断面、省控入海河流断面、重点市控断面和县级跨界断面的水质考核体系,通过水质监测数据对各区、市、县(先导区)进行全方位的河流水质考核与评价。同时在全市多项考核中增加了水环境管理考核权重,创新制定了《大连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管理问责办法(试行)》,标出底线、划出红线,让问责有章可循,实现谁污染、谁担责,谁破坏、谁担责。
如今,大连治水工作有了可喜变化。
2021年,全市13个国考河流断面全部达标,且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月月达标,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3%。今年上半年,大连市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优良水质比例仍为92.3%;45个入海河流断面中44个达标,达标率97.8%,超标断面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
科学研判,提高精准治水能力
据介绍,目前,大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全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在国控断面所在重点流域规划编制经验基础上,将范围扩展至其他入海河流,科学设定任务,落实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要求。
“我们在全市推动水功能区与环境控制单元整合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体系。”邹阳表示,当前已组织编制入河排污口布局规划,严格核定水域纳污容量,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土空间规划,对入河排污口科学布局提供指引。
“及时发现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各类突出问题,督促责任主体进行整改。密切关注汛期强降雨、水生植物生长等导致的水质超标情况,预测水质变化趋势,提前做出预判预警。”邹阳表示,为提高科学治水、精准治水能力,大连对全市影响水质改善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对各断面达标形势逐一进行分析研判,以大数据为支撑,提升水环境智慧化管控水平,推进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同时,大连积极落实监测数据日调度制度,针对国控断面数据异常或连续超标情况,及时开展实地检查、调查、监测和研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超标问题。
水是流动的,水质也是实时变化的,如何做到实时监测、智慧化监管?
记者了解到,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全市102个主要入海、入河排污口安装自动视频监控设施,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排水异常,及时解决环境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全市推进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通过在一些主要河流安装自动监测装置,推进水质监测由‘现状监测’向‘预警监测’转变。”邹阳介绍,建成后可实时掌握各河流点位水质状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