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睢宁有位“弄草成金”的秸秆书记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11-28 11:16:43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江苏省睢宁县庆安镇杜朱村秸秆收储中心近日一派繁忙景象,进出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

杜桂林正全神贯注地干活,他开着旋转抓机不停地将运来的秸秆码放进仓库。作为杜朱村党总支书记的他有个外号——“秸秆书记”,关于他是如何“弄草成金”的故事早已悄然传开。

杜朱村有耕地7200亩,其中6000余亩种植着水稻和小麦。每年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禁抛就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为了解决这个“大烦恼”,2016年,村里曾聘任了一位专职收储秸秆的工人,为其免费提供收储场地,还包吃包住。但在2020年,收储工人被别的镇给“挖”走了。

杜桂林和村两委成员决定由村集体合作社来收储杜朱村两季秸秆,经过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民主协商后,2021年,由村集体合作社贷款一部分,村两委班子成员集资一部分,筹集资金100万元,购置了一套秸秆收储设备。

设备一到位,仅当年夏季便完成秸秆收储2400吨,合作社也因此带来销售收入64万元,利润达30万元。2022年,在庆安镇政府申请的上级专项奖补300万元支持下,杜朱村建起了800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用于秸秆收储,村集体也配套资金160万元用于购置秸秆加工机械和厂房附属配套工程建设。

2023年7月,河南省、安徽省等地的收购商来到杜朱村洽谈秸秆深加工事宜。洽谈过程中,杜桂林发现,加工过的秸秆利润更高,价值更大。在和村两委商量后,他决定自己去找市场。“我去了云南省腾冲市、蒙自市等地,来回5天的时间跑了有6000多公里。行程虽远收获却很大,我们和云南一家大型牧场签订了秸秆牧草深加工供应协议。”杜桂林提及此事非常兴奋。

目前,杜朱村已销售经加工的小麦秸秆达4000吨,村集体合作社收益140万元,还有价值40万元的1200吨小麦秸秆正在出售。在经过揉丝、除尘等加工环节剩余的秸秆,已经出售给睢宁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销售额达20万元。

水稻秸秆收储也有“讲究”,如果刚收割就收储有一定风险,水分大的秸秆在温度达到80摄氏度时就会碳化,在250摄氏度时就会自燃,所以要收储的水稻秸秆必须最少在田地上晾晒3天。

庆安镇有耕地面积9.25万亩,在庆安镇党委、政府协调下,各村都和杜朱村结成“秸秆收储利益联盟”,为杜朱村收储秸秆提供优质服务。庆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洪亮表示,今年,杜朱村大面积收储秸秆,不仅降低了政府对秸秆禁烧、禁抛的管理成本,也改善了空气环境、村庄水环境和道路环境。同时,各村利用杜朱村完善的收储、加工、销售产业链,这是一条对环境友好、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显著的乡村振兴路径。

“目前,我们从周边各村收的1500多吨水稻秸秆进场了,还剩近1500吨,村两委成员正陆续收集。”杜桂林说道。

轰鸣的机器声在田野响起,一片金黄色的秸秆被集中收走,农妇挥舞手中的铁叉让田边散落的秸秆离田离沟。

“路边、沟边的秸秆,在别人眼里是草,在我眼里就是能够增加集体收入的钱。”杜桂林笑呵呵地说:“秸秆也让村里的低收入户和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开电动三轮车运输秸秆,一天能收入一二百元。”

“村集体发展了,应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杜桂林在党员代表大会上说。杜朱村近3年来共植树5000余棵,投入30万元对村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投入40万元铺设村级水泥路1.1公里,投资130万元建设便民超市,给60岁以上低收入户购买大病保险……“现在村里变了大模样,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54岁的杜银萍感叹环境的变化。

秸秆“弄草成金”为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还带来了更绿色的经济效益和更持久的蓝天白云,让全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