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太原市以贯彻落实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联席制度协同治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在太原市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据统计,太原市登记在册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共28490辆。其中,工程机械23504辆、农用机械4986辆。据专家研究测算,一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污量相当于50—80辆一般机动车的排污量总和。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太原市建立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明确了13个组成部门、10个县(市、区)政府及3个管委会工作任务、部门职责和工作制度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2023年,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太原市仍然投入144万元用于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防伪环保登记标识牌更新工作;投入3万元用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抽测工作。
设置“电子围栏”精准处置
为加强监管,太原市要求主管行业范围内各类施工工地和企业作业场所必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使用已编码登记、悬挂环保标牌和安装GPS定位装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同时要求施工作业现场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台账,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管理制度。
2023年夏季空气质量保障及2023—2024秋冬防期间,太原市政府多次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例会,强调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禁止超标、无标、高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场作业。
“电子围栏”就是太原市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给每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装上GPS系统,同时在“太原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设立环境敏感区。非道路移动机械一旦进入环境敏感区域进行作业,平台立刻就通知当地环境执法人员去现场查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接受处理。
记者了解到,2023年,在“太原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的“电子围栏”和公众举报模块,共通报违反重污染天气调度令要求违规作业的非道路移动机械270辆,实现了精准快速处置。
“四不两直”联合执法
为了彻底改变过去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2023年,太原市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集中停放地、维修地、使用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太原市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冯煜介绍,2023年,太原市共检查施工工地2948家(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6496辆(次),监督检测485辆,清场问题机械18辆,为持续改善太原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