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3年,铜山区9条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到考核标准,水质较2022年提高11.1%,完成了“9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奎河苏皖省界断面升Ⅲ”的奋斗目标。其中,有8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优Ⅲ比例为88.9%,超过77.8%的考核目标。综合施策,全市联动,奎河苏皖省界断面水质实现大幅改善,年度成功“升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2023年,徐州市铜山区先后制定了《2023年铜山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23年铜山区汛期水环境监管与水质保障工作方案》《全区地表水重点国省考断面水质提升包挂分工工作方案》《铜山区新上项目工业废水处置方案》等,强化顶层设计,形成问题对策,落实专人负责,夯实制度基础,强化措施保障,更好地凝聚治水工作合力。
2023年,铜山区以全区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为抓手,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开展农田退水内循环生态化利用工程,在房村镇八王村、棠张镇刘庄后中沟、沿湖街道一排沟与二排沟、大彭镇废黄河西段贾楼村实施农田退水内循环生态化利用改造工程,在柳泉镇大冯沟入湖口建设南四湖生态缓冲区。其中,铜山区以南四湖流域为重点,在通湖河流入湖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以通湖河流为主线,在河道两侧划定生态缓冲区,努力打造南四湖流域“绿色生态走廊”。由此,“林草护岸、林水相融”的水域生态长廊正初具雏形。
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铜山区马坡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大许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棠张污水处理厂、何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许太山污水处理厂项目序时转结至2024年,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补齐治污短板,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为确保河道“水清岸绿”,铜山区坚持上游和下游统筹、岸上和岸下齐抓、治标和治本并举,强化生态环境部门“哨兵”属性。2023年以来,铜山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利用“无人机+铁脚板”的方式进行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47次,下发或转发交办单、督办函28份,制定整治方案3份,交办问题103件,累计徒步行走约145公里,建立起了溯源加交办的完整保障支撑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断面长制,确保“一竿子到底”,压实基层治水责任。铜山区依托水治办平台,将各级包挂责任人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以交办单、提醒函形式下发相关单位,要求其限期整改;定期牵头召开问题整改调度会议,督促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农田退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河湖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进度;区级层面协同水务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实施开展后督察,确保整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