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附近总堆着不少建筑垃圾,看着就闹心,现在清理干净了,舒坦多了。”这是东埔街道居民对人居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
作为“源城七问”中城市建管粗放的突出表现,固体废物乱堆乱放曾是影响东埔街道人居环境的“顽疾”。如今,东埔街道通过创新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从政府引领、国企主导、企业共赢、严格执法、网格闭环五个方面齐发力,让曾经的建筑垃圾“重灾区”变身整洁宜居新家园,朝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目标稳步迈进。
街道“掌好舵”
多元共治破难题
近年来,东埔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新房与新小区建设推进的同时,建筑垃圾堆积问题困扰居民——背街小巷的建筑垃圾既影响美观,又威胁居民健康。该街道将其作为环境提升的“重头戏”,聚焦待建地、闲置地、开放式小区、安置点等薄弱区域,集中整治乱倾倒、乱堆放问题。为改变“单枪匹马”的整治模式,街道探索建立“街道+国企+企业+执法+网格”的多元共治体系,破解了建筑垃圾治理易反复、难长效的困境。
国企“挑大梁”
临时收集点解民忧
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镇街国企发挥主力军作用,联合第三方专业管理企业推进治理工作。双方因地制宜研判,通过出租代管用地的合作方式,在市区文星路设置了东埔街道首个经核准备案的建筑垃圾临时收集点。该收集点实现统一收纳、及时转运、科学环保处置,全程不扰民、不破坏周边环境,解决了以往处理路途过远的问题。
企业“来助力”
政企协同促共赢
作为第三方专业公司,河源市超自然再生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建筑垃圾规范处理提供专业支撑,践行社会责任。该公司秉持“建设美丽源城我出力”的担当,主动投身环境治理,累计免费清理80余处违规堆放点,改善市容“视觉污染”;同时捐赠摄像头和无人机,助力政府智能化监督管理。这种“专业服务+社会回馈”模式,构建起政企协同共赢格局,为建设美丽家园注入动能。
执法“出重拳”
快速处置强震慑
东埔街道执法力度毫不松懈,构建“网格员摸排—摄像头取证—执法监督”的完整处置链条。网格员化身“移动探头”织密监管网;智能摄像头24小时值守固定证据;执法人员依法处置,以“零容忍”态度形成震慑,建立48小时快速处置流程。截至目前,已依法处理5起违规乱倾倒行为,街巷环境显著提升,赢得居民点赞。
网格“织密网”
闭环管理固成效
为巩固成果,该街道建立“摸排—宣导—督改—回头看”网格全流程闭环。各片区网格员定期摸排、登记施工信息、建立动态台账,向商铺、居民及施工者发放《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倡议书》,引导规范处置并落实去向登记,通过多次“回头看”巩固成效。形成“边巡查、边宣传、边督改、边回头看”模式,将精细化管理延伸至每个主体,破解监管与处置难题,形成从源头到处置的完整管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