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5年前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以来,我市对照“创园”标准,不断提升公园绿地覆盖率,先后建设了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湾公园等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一大批新公园的建成,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市民户外休闲娱乐空间越来越多。
下转2版
更多报道见5版 上接1版
今年3月,我市根据国家住建部对河源“创园”工作提出的反馈意见,在建成区西片区,调整公园规划,新建上园湖公园、建设公园、水业公园、万绿公园、公交公园、光明公园、双塘公园、庄田公园、石峡公园、南湖公园10个公园,并改造、提升茶山公园、笔架山公园、火车站公园、文明公园等17个公园。据悉,上述10个新公园的建设和17个公园的改造升级工程,目前均已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据了解,在“创园”的55项考核指标中,共有7项是否决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位列其中。按照要求,城市建成区内5000平方米(含)以上公园绿地按照500米服务半径考核,2000—5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按照300米服务半径考核;历史文化街区采用1000平方米(含)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300米服务半径考核。记者昨日从市创园办获悉,目前我市该项指标已达标,覆盖率达94.82%,超过了80%的指标要求。
市创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内共计有76个公园,这些公园依托本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景观秀美、特色鲜明的城市格局和风貌,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让全市人民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所有公园都以绿化造景为主,以凸显河源园林城市特色;同时,各个公园都融入了河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各具特色。这些公园的建设,既做到了“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还空间于民”,又营造出“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让市民出门300米即可见公园或绿地,随时可在公园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