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海学会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这一标准由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骅港务公司)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及其他港口企业等共同起草编制,填补了行业空白。
作为覆盖港口固体废物全链条管理的推荐性技术规范,《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聚焦总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源头减量措施、收集贮存规范、资源化利用处置、运行管理体系等六大核心领域,细化30余项具体技术指引,为港口行业固体废物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港口精准化监管与绿色转型。
作为这一团体标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黄骅港务公司通过全流程管理,推动无废港口建设,在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为港口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在源头减量方面,黄骅港务公司建立了覆盖固体废物全过程的制度体系,配套建成分拣中心,对生活和办公垃圾进行精细分拣;针对干散货作业扬尘问题,构筑了粉尘治理5道防线,有效减少粉尘外逸及含尘污水产生量。在资源化利用方面,黄骅港务公司建成煤粉尘回收处理车间,将回收的煤粉压制成高价值煤饼进行销售;同步对废旧轮胎、废旧皮带等工业固废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煤五期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固废消纳路径,把约1.2万方原有建筑垃圾用于临时道路填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黄骅港务公司实现了可绿化区域100%覆盖,生态空间占比达31.09%;通过收集压舱水、处理含煤污水、回收利用雨水等措施,每年回收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超过400万立方米。此外,企业积极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着力打造融合“智能化生产、岸电节能减排、绿电建设”的“零碳码头”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下一步,黄骅港务公司将以《无废港口建设指南》为引领,继续发挥领跑者作用,持续深化“无废”内涵,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为无废港口建设贡献“黄骅港方案”。